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关于年鉴新闻中心征稿要求中医养生科技成果国际交流国医论坛出版发行历卷检索 联系我们在线交流

甘肃 裴正学

时间: 2014-08-16 17:27:34   来源: 国医年鉴

 

名人小传

裴正学,男,生于1938年2月,甘肃武山人,1961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教授,主任医师,硕导,国家级高徒导师。曾任甘肃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现任甘肃省医科院首席专家,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甘肃省中西医结合进修学院院长,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天水医院名誉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甘肃省文史馆馆员。曾任6,7,8届甘肃省政协委员。1991年始享受国务院特贴。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国家级大奖1项,世界大奖1项。1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全国500名著名老中医之一,先后被香港中医药大学等五所国内中医院聘请为客座教授。裴正学教授提出的中西医结合“十六字方针”,已被全国中西医界所关注,成为当前中西医领域的重要学派。裴正学教授于1987年取得主任医师职称, 1994年被评为全国中西医结合先进工作者,2000年被授予全国中西医结合突出贡献称号,2004年当选为甘肃省名老中医。

    行医经历:19382月生,1950年武山县中学初中,1953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中,1956年考入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 1961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19611963年任天水县医院住院医师。19631970年任天水地区医院内科住院医师、内科副主任。19701972年在天水县甘泉公社卫生院下乡支农,期间自学中医《伤寒论》《金匮要略》,并完成了《血证论评释》初稿。19721976年任甘肃省新医药学研究所学员、教师,先后担任《伤寒》《金匮》、《中医内科》《医学史》《方剂学》等课程主讲,19761982年任该所主治医师,先后完成了《中医方剂学》、《血证论评释》之定稿,并付梓出版。

期间于1979年受甘肃省卫生厅之委托,与许自诚、刘宝厚三人筹建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该会于19809月在兰州成立,任第一届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同年创办《中西结合研究》学术期刊,任该刊总编,该刊办刊20年,共出版期刊40期,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裴正学教授编著的《血证论评释》在日本发行后,影响很大,1985年5月日本静冈大学校长田荣一教授专程来兰州向裴教授请教书中的有关问题。

裴正学教授拟定的治疗白血病传方1974年在全国血液病会议上定名为“兰州方”,10多年来在国内各地医院广泛使用,疗效显著。

1982年任甘肃省新医药研究所副所长,并主持甘肃省重点科研攻关项目-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该课题历经三年,于1985年完成,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5年兼任甘肃省肿瘤医院副院长,主持创建了甘肃省第一个中西医结合基地——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同年10月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全体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持学会工作,并当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兼任学术交流组副组长。

198712月因成绩卓著被破格晋升为甘肃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当时已出版临床专著3部,发表论文56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19883月创办甘肃省中医自考辅导学院,并任院长。该学院办院共14年,为国家培养中西医结合大专生300余名,许多学员已成长为我省县区级医疗骨干。

1990年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全体会员大会继续推举为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持学会工作,并连任中国中西结合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当选中西医结合全国先进工作者、增补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

1991年《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大黄的临床与药理研究》相继出版。199312,在父亲逝世三周年,母亲逝世一周年时,将双亲灵寝迁回老家-武山,父亲于1939手创之蓼川学校改名武山县慎公中学,在校园内建立了“慎公纪念堂”。19943月受卫生部陈敏章部长之委托,组织西北五省21位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着手编写我国第一部中西医结合内科巨著——《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任主编。该书160万字精装护封。该书于1995年正式出版发行,1996年获世界第三届传统医学大会突出贡献国际金奖,19964月以主编身份,应邀出席了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颁奖大会,裴正学教授本人荣获“世界民族医药之星”的殊荣,并在美讲学。

19943月甘肃省新医药学研究所改名为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继续担任该院副院长兼肿瘤医院副院长,19949月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全体会员大会上继续当选为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学会工作。1998年裴正学60华诞之际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在兰州市友谊饭店为他举办了从医四十周年座谈会,省委、省政府、卫生厅领导及省市各医院院长,大学校长等共6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1998年辞去了医院行政领导职位,专门从事临床著述和经验总结。19982007年埋头耕耘在医、教、研第一线,先后主编了临床常见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丛书四种《裴正学医学检验集》《裴正学医案医话集》《裴正学医学笔记》等10余部医学论著,研制了裴氏生血颗粒、裴氏胆胰颗粒、裴氏妇炎颗粒、乙肝系列冲击、古圣1号、古圣2号等10余种临床有效制剂。《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于1999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裴氏升血颗粒的研究、裴氏胆胰颗粒的研究、裴氏妇炎颗粒的研究分别获甘肃省皇甫谧科技进步奖。与此同时裴正学小说散文集《大风曲》、裴正学诗文集《春风曲》、《裴正学书法集》相继出版问世。

2008年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为裴正学举办从医五十周年座谈会。

学术经验

1、治疗恶性肿瘤经验

裴正学教授对恶性肿瘤 、肝病、血液病 、结缔组织病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尤其对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了“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中西医结合“十六字”诊疗方针。裴正学教授认为,西医注重微观、局部和病原的致病性,中医则注重宏观、整体、机体的反应性。二者的结合对认识疾病、治疗疾病会带来一个新的突破。他就是将这一思维应用于肿瘤临床治疗中,从而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2、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

裴正学教授认为,再障的发生与脾 、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其病机多为肾、脾虚 ,血热妄行 ,气虚不能统血 。故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治疗关键在补肾健脾。裴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幼、青、壮年患者,多元气未亏,脾气不足 ,以健脾益气 为主 ,辅以补肾;中、老年患者 ,元气亏虚,脾气亦不足 ,则补肾壮阳为主,健脾辅之。亦有新病健脾益气、久病补肾壮阳之 说 ”。

主要成果

医学著作:

1.《血证论评释》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2

2.《新编中医方剂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0.6

3.《大黄的药理与临床》甘肃人民出版社1980.6

4.《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2

5.《裴慎医案选》甘肃人民出版社1980.10

6.《新编温病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0.2

7.《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甘肃科技出版社1995.5

8.《高血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甘肃人民科技出版社2001.2

9.《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甘肃人民科技出版社2001.2

10.《肝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甘肃人民科技出版社2001.2

11.《胃脘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甘肃人民科技出版社2001.2

12.《裴正学医学经验集》甘肃人民科技出版社2003.1

13.《裴正学医话医案集》甘肃人民科技出版社2004.2

14.《裴正学医学笔记》甘肃人民科技出版社2008.1

主要科研成果

1.  《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获世界传统医学突出贡献国际金奖。

2.  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课题负责人。

3.  《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

4.  裴氏生血颗粒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获皇甫谧医学二等奖,总指导。

5.  裴氏妇炎颗粒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获皇甫谧医学三等奖,总指导。

6.  裴氏胆胰颗粒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获皇甫谧医学三等奖,总指导。

7.  国家级优秀论著一等奖1项。

8.  省级优秀论著奖6项,均为主编。

9.  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医学论文80余篇。

裴正学教授尚爱好文学,诗词,书法。出版文艺作品有:

1.《裴正学医学小说散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1

2.《裴正学诗文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8

3.《裴正学书法集》内部发行2007.8

年鉴工作站 更多>

重点推广 更多>

教育培训 更多>

Copyright@2010 www.gyn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幸福一村55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服务局412室 100027
联系电话:010-85583868 18910885139 邮箱:gynj2009@126.com
ICP备案:京ICP备2023015210号-1
技术支持:北京天地中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