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关于年鉴新闻中心征稿要求中医养生科技成果国际交流国医论坛出版发行历卷检索 联系我们在线交流

十八反与临证

时间: 2014-08-16 17:57:13   来源: 国医年鉴

 

十八反与临证

               贵州省绥阳县中医院 刘显红 郑安敏  563300

 摘要:中药十八反属中药配伍禁忌,但临床经验表明,若辨证准确,运用得当,确能愈顽疾,起沉疴,收桴鼓之效。现选笔者近几年来典型案例予以说明,以期对十八反研究运用有所裨益。

【关键词】十八反 心悸 胸痹 咳嗽 胃痛  缠腰火丹  喉痹  医案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这对中医人或中药工皆耳熟能详。历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将十八反列为中药临床应用的配伍禁忌。十八反临床运用颇有争议。虽然不少书中有记载,临床也有人运用,并且取得好的疗效,但是,临床上为了避免承担责任,很多中医不敢用,即使用也有担惊受怕感觉。兹就笔者运用反药验案举隅如下。

一、心悸

    XX,男,78岁。因咳嗽、喘息、心悸1+月就诊。一月前受寒后感咳嗽、头昏、喘息、心悸在当地诊治,效不佳,遂转多家县市级医院诊治。诊为: 1.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停博、快慢综合征);2.慢性肾功能不全;予口服中西药治疗无效。现感喘憋,心悸、头昏频发,甚则昏厥。偶咳嗽,痰黏少,纳呆,疲乏、微汗,口不干,大便正常,夜尿1-2次,舌淡,苔白腻,舌下少量瘀斑瘀点,脉结促。诊为心悸阳虚寒凝兼痰湿,予李可破格救心汤化裁[1]。方药:炙甘草30g,桂枝20g,炙麻黄10g,白附片30g(先煎1小时),细辛10g,防风10g,红参15g(另炖),石菖蒲15g,法半夏30g,苍术20g,磁石30g(先煎30分钟),山茱萸30g,干姜10g,酸枣仁20g,龙骨30g(先煎30分钟),牡蛎30g(先煎30分钟),藿香15g。水煎服,5剂。二诊:患者心慌、心悸、大汗淋漓明显好转,但仍头昏、喘息、乏力,纳呆,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偶结:原方加葛根30g,草果10g。水煎服,5剂。三诊:原方加杏仁15g,丹参20g。水煎服,5剂。后痊愈。

二、胸痹

   XX,,73岁。主诉:心前区紧缩感、呼吸困难1天。18+年“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时达180/110mmHg,“脑梗塞”17年。“冠心病”14年,“PCI术后”7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1年,平素予马来酸依那普利控制血压。现感心前区紧缩,胸闷、胸痛、气短,动则更甚,背心冷、需用手捶打方可舒畅或减轻,伴脘腹隐痛、灼热感、呃逆及反酸,出冷汗,痰多色灰粘,大便常不成形、稀粘,夜尿5-7次、量少色微黄,舌淡、苔白腻水滑,舌下瘀斑瘀点。考虑胸痹阳虚夹痰湿瘀,予以温阳益气、宽胸豁痰、活血化瘀,以瓜蒌薤白桂枝汤和瓜蒌薤白半夏汤合附子理中丸化裁。方药如下:白附片 20g(先煎40分钟),法半夏 30g,瓜篓壳 20g,茯苓 20g,党参 20g,厚朴 15g,枳壳 10g,苍术 15g,薤白 20g,,桂枝 20g,干姜 10g,川芎 20g,三七粉 10g (分吞),炙甘草* 10g3剂,水煎服。二诊:患者服药后胸痛、气短,背心冷、需用手捶打方可舒畅减轻,出冷汗明显减轻,遂带药3剂出院,后门诊服药10剂,随访暂无不适。

三:咳嗽

 XX,女,41岁,务农。因反复劳力性胸闷、气促4+年,再发加重10天。患者诉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劳力性胸闷、喘息,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无呼吸困难及心前区压榨样感,无胸痛及放射痛,在广州某医院诊为“风心病”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10天前因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神萎,半卧位、咳嗽、咳痰、痰量多,为白色泡沫样痰,不易咳出,并咽部疼痛及声音嘶哑,间断出现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气短,肢体沉重,大便如常,小便量少,舌淡,苔薄白,脉浮数。考虑阳虚寒凝邪闭、内寒外饮、以小青龙汤化裁,方药:炙麻黄10g,桂枝20g,白芍15g,干姜10g ,法半夏30g ,细辛10g,五味子10g,党参30g,苍术15g,茯苓20g,杏仁10g,白附片30(先煎1小时,川贝母10(研粉分吞),炙甘草10g 。免煎颗粒,3剂。二诊:患者无头昏、头痛,无恶心呕吐,精神比前明显好转,面色稍苍白,已无胸闷气短,偶咳嗽、咽痒则咳,大小便如常,舌淡,苔薄白腻,脉沉弱,治以温肾健脾,益气活血,疏风散寒,以苓桂术甘汤和四君子汤合真武汤化裁。方药:白附片30g,法半夏30g,炒苦杏仁10g,桂枝20g,茯苓20g,薤白20g,麸炒白术20g,姜厚朴15g,川贝母10g, 党参30g,荆芥10g,防风10g,草果仁10g,生姜20g,炙甘草10g。免煎颗粒,3剂。三诊:后患者复诊二次,仍以苓桂术甘汤和四君子汤合真武汤化裁,患者痊愈。

四、胃痛

   XX,男,39岁,因反复胃脘隐痛,饱胀满闷,绵绵不休,冷痛不适,打嗝、泛酸,偶有嗳气,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常觉口中粘腻,多以棉签刮舌面,胃镜示:浅表性胃炎,HP-)。诊为胃痛(脾胃虚寒型)。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予以胃寒散[2]化裁,方药:白附片15g,肉桂10g,干姜10,苍术15g,厚朴15,白芍15g,法半夏30g,延胡索15g,枳壳10g,吴茱萸5g,党参20g,茯苓20g,草果10g(后下),炙甘草10g。水煎服,5剂。二诊:患者自觉胃脘隐痛,打嗝、泛酸,舌苔黏腻明显减轻,大便稍干,再予原方5剂。以资巩固。

五、缠腰火丹

      XX,女,53岁,农民 ,患者5日前感右侧胁肋疼痛、似火灼烧,疼痛难忍,心烦气躁。在X百姓大药房诊为带状疱疹,予以阿昔洛韦软膏外敷,阿昔洛韦片、病毒唑片、板蓝根片口服,已用药4日,好转不明显,乃到我处诊治。查见右侧胁肋出现成簇而不融合的水疱,疱液澄清透明,疱壁紧张发亮,围以红晕。皮疹沿皮神经分布,单侧发疹,未超过体表正中线。现患者往来寒热、口苦咽干,面容憔悴、丘疱疹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纳呆、疲乏无力,舌淡胖,苔白厚或白腻,脉弦缓。近月来我地一直下雨,且患者居处潮湿。诊为蛇缠腰,脾经湿盛兼少阳证,予以二位拔毒散外敷,小柴胡汤合瓜篓散化裁[3]。方药:柴胡15g ,黄芩10g,半夏15g,党参20g,苍术15g,全瓜蒌30g,红花5g,制川乌10g,甘草5,生姜引(自备)。水煎服,5剂。二诊:患者疼痛、纳呆、明显减轻,原方黄芩减为5g,其余不变,5剂,以资巩固。 

六、喉痹

   XX,男,60岁,农民。患者诉声音嘶哑、咽部吞咽有阻塞感,干咳无痰,少气懒言,感到喉中有异物,纳可,二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沉。近来一直在农田里耕作。查咽喉见少许淋巴滤泡,色淡。乃阳虚寒凝痰结所致。治宜温阳散寒化痰。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二陈汤加减:麻黄10,制白附片30(先煎1小时),细辛10,半夏15g,桔梗10g ,甘草6g, 生姜20g。水煎服,3剂。二诊:患者诉上述症状明显减轻,原方减麻黄加党参20g,干姜10g,茯苓20g。水煎服, 3剂。后随访:患者诉症状已好,无不适。

      临证善用相反之药者,首推汉代医圣张仲景其甘遂半夏汤、赤丸方;唐代医家孙思邈《千金方》中的大八风散;明代外科学家医家陈实功《外科正宗》中的海藻玉壶汤;清代医家徐大椿《兰台轨范》中的大活络丹;近、现代医家吴佩衡、范忠林、祝味菊、邓铁涛、李可、卢崇汉等。他们处方中都有大量反药应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邓铁涛、李可老先生,他们可是善用、会用相反相畏药的高手。

     《本经》中规定栝楼是反乌头的 ,在当代中医教科书里也没有将附子等同于乌头,栝楼与附子可以同用,如《中医内科学》五版、七版教材中的胸痹(心痛)阴寒凝滞证,在治疗方药中用栝楼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这里就是栝楼与附子同方[4]。附子与乌头这就像都同为人,手和脚功用是不同的。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及附方回阳急救汤《重订通俗伤寒论》中皆半夏附子同用,用以回阳(固脱)救逆,益气生脉[5],也没有因乌头而牵连附子

      综述反药的配伍,只要辩证准确,有斯症用斯药,当用则用,不受十八反十九畏之类成说的约束[6],笔者临证运用多年,也未见偾事。其二、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分析得更为独到:古方多有用相恶相反者。盖相须相使用同者,帝道也;相畏相杀同用者,王道也;相恶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经有权,在用者识悟耳。其三、反药配伍相反相激,使激之以溃其坚或“因势利导”。对于相反相畏之药合用可出奇制胜。其四、临床多年运用未见相反相畏相害,且有相得益彰之效。对难症、痼疾,一经投用,便入佳境。其五、即使能够相伍,应用时也必须小心谨慎,密切观察病情,中病即止,不能长期大量服用。其六,临证要胆大心细,切勿莽闯,善于探索、善于实践。

参考资料:

1、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6.

2、高允旺 《脑病心悟》,西安出版社,00908.

3黄煌《黄煌经方沙龙》(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4、张伯臾,等《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邓中甲《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2.

6朱良春蒋熙朱又春《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修订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

年鉴工作站 更多>

重点推广 更多>

教育培训 更多>

Copyright@2010 www.gyn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幸福一村55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服务局412室 100027
联系电话:010-85583868 18910885139 邮箱:gynj2009@126.com
ICP备案:京ICP备2023015210号-1
技术支持:北京天地中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