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关于年鉴新闻中心征稿要求中医养生科技成果国际交流国医论坛出版发行历卷检索 联系我们在线交流

让家庭医生落到实处

时间: 2018-01-02 11:21:50   来源: 国医年鉴

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趋势明显


        家庭以家为单位,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生活方式比较类似:比如每天的作息习惯、饮食吃喝,彼此都会受影响;吃一样的饭菜,容易形成一样的病;一家人都觉得吃夜宵好,这就增加了患者得糖尿病的概率。


        一般人以为这个家庭有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其实未必,它是共同生活方式造成的。


        现在看病,防治更重要。以前,没有病,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有了病才去医院。现在,随着各种科普知识和医学教育的宣传推广,大家越来越意识到防未病和养成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保持一个健康、良好的生命状态,就能少去医院。


        如今,给家人建立家庭档案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一位家庭成员为家庭其他成员建立健康档案、挂号、在线问诊、购买健康险,他们大多是家庭健康管理的组织者、引导者、影响者和决策者,统称为“家庭健康掌门人”。


        据《中国家庭健康大数据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家庭健康掌门人为家人发起在线就医行为多于自己,平均每位家庭健康掌门人会为2位家庭成员主动设立健康档案;为家人发起的线上预约挂号平均数量是为自己挂号的1.3倍,为家人发起在线问诊的总规模是为自己问诊的5倍。


        在未来,家庭作为健康的单位,可能会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很多老人不太具备养老能力,都还是靠子女。而小孩,更是靠父母解决健康问题。以前来讲,就是去医院,现在有了互联网和智能化设备手段以后,家庭健康掌门人与在线就医结合,它的重要性在家庭当中越来越突出。


        根据《报告》显示,在线问诊人次持续攀升,2017年日均接诊量突破6万。从需求端来看,用户使用线上资源满足自身医疗需求的意识增强。从科室上看,在线咨询比例内科为23.5%、外科为19.6%。


 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家庭医生作为守卫家庭健康的“健康守门人”,也已经成为趋势。


        以前人们得病,一定要去大医院看大专家,好像不这样就特别吃亏,由此造成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今推行家庭医生制度,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必要条件。


        家庭医生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他能够掌握患者的健康档案,对患者一家人的情况也非常清楚。这样,家庭医生的医疗方案就有了连续性和针对性。患者上个月得什么病,这个月什么情况,家庭医生对病情发展非常清楚,这是家庭医生的特点。


        而这,也有可能真正实现全人群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随着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和普及,家庭医生的服务可以更好实现。如果患者晚上有什么问题了,发微信给家庭医生,可以马上得到回复。很多问题通过远程医疗就可以解决,不用医生天天上门服务,这样效率会很高。


        一个医生签约很多家庭,他服务能力也能得到很好提升。而作为患者来讲,他感受到的服务质量和方便程度也能得到很好改善。一举两得,两方受益。


        有家庭健康守门人,也有健康掌门人,还有一个平台在中间联结,这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家庭健康越来越有效的管理。


        像医联体、分级诊疗等,都是这几年医改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其实全都是在构建网络的基础上。为什么要搞分级诊疗和医联体?为了给下面的基层医生做好支撑和服务工作。基层医生怎么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呢?有上级医院给你支撑,通过信息化的手段,通过各种制度和技术提供支撑,就能很好地帮助到基层医生。


        我们还有广大的农村、广大的农民,我们不能丢弃他们。家庭医生不是说城市才有家庭医生,农村也应该有。我们需要通过政策和手段,去支持到农民的健康发展。


 中医是天然的全科医生


         《报告》里提到,“中医最适合担当身心健康守门人的角色”。这是一大亮点。据我的调研,中医这一块,在基层或者说在城市家庭里,需求非常大。


        现在我们推家庭医生,目前为止还是以推全科医生为主。但是大家知道全科医生的量非常少,培训难度也非常高,缺口特别大。而中医是天然的全科医生,虽然中医也缺,但比起全科医生来讲,还有大量的中医医生存在。家庭最需要的是健康管理,而中医讲的就是治未病。


年鉴工作站 更多>

重点推广 更多>

教育培训 更多>

Copyright@2010 www.gyn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幸福一村55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服务局412室 100027
联系电话:010-85583868 18910885139 邮箱:gynj2009@126.com
ICP备案:京ICP备2023015210号-1
技术支持:北京天地中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